目前很多人对近视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,以至于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造成了阻碍。
误区一:
能看清就没问题:家长拿到孩子的视力检测结果显示为“不良”后,但有些家长只是随口问问孩子是否能看清黑板。如果孩子说能看清,家长就不当一回事了。如果遇到黑板或电子白板上稍小一些的字,孩子就会眯着眼使劲看,这就是他在动用眼睛的调节功能。青少年的眼睛调节能力很强,一使劲可能就看清了。但持续眯眼,会使睫状肌一直处于疲劳状态,从而加剧近视的发展。
误区二:
戴眼镜没好处:现在仍有部分学生尽管近视了,但家长也不给孩子配戴眼镜,因为他们认为戴眼镜会让孩子眼睛变形,而且近视也会加剧。但是其实近视本身是不可逆的。正常情况下,孩子的眼睛度数可能每年上升100度左右,但如果不配戴眼镜,每年可能就会增长150—200度。所以一般孩子如果近视达到100度,就需要给孩子配戴眼镜。
误区三:
近视了戴眼镜或做手术就行:轻度近视,配戴眼镜就可以,不会太影响正常生活。可一旦近视度数过高,就容易带来一些病理性的改变,如裂孔、视网膜脱落,甚至可能会致盲,这不是配戴眼镜就能够解决的。而且,做手术也只是不用戴眼镜了,但并没有改变眼轴的长度和眼球内部的结构,不能任由孩子发展成高度近视。
误区四:
按摩仪可以治疗近视:按摩,如眼保健操能够起到缓解视疲劳的作用,但并不能改善近视。有些家长带孩子到按摩店按摩后,当时发现视力的确变好了,但实际上,这只是一种视觉兴奋。一旦离开了视觉兴奋的环境,视力依旧得不到改善。
误区五:
在家养绿植就不会近视:并不能改善近视问题。
近视的形成原因是什么?很多家长存在疑问。近视防控加盟专家做出解答
不健康用眼和用眼环境的恶化是影响近视形成的重要因素。睡眠时间不达标,课后作业时间和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、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用眼行为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。“城里学生多为车接车送,到处又都是高楼大厦,学生待在户外的时间与空间都明显变少了。再加上电子产品泛滥,学生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,眼睛一直处于睫状肌调节疲劳状态,这些都增加了青少年近视的风险。
此外,近视与遗传也存在一定关系。“近视眼并不是遗传病,但它的遗传倾向性比较强。比如父母都近视,且度数较高,那么孩子就容易发生近视,或者发生的年龄相对早一些。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医生王凯说。对于父母双方都近视,尤其是高度近视的孩子,王凯建议及早带孩子做眼部健康筛查。